美国文学感想总结范文(汇总9篇)

投稿:小范

美国文学感想总结范文 第1篇

《喜福会》是华裔作家谭恩美于20世纪80年代末创作的,小说讲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与他们在美国成长的女儿们的故事。

本文主要研究米切尔的女性理论在作品《喜福会》中的体现,以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女性所承受的压迫。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米切尔的“妇女的领地”理论,《喜福会》中的女性地位及增强的自我意识感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得出女性在家庭中承受男性给予的压迫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只有女性自己才能解放自己的结论。

美国文学感想总结范文 第2篇

《白鹿原》的悲剧美学意义

【摘 要】《白鹿原》作为一部描绘“民族秘史”的长篇小说,通过写具体的人物命运在历史大河中的沉浮,生动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内在的隐秘的逻辑性,具有悲剧美学意义。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悲剧性

陈忠实在《白鹿原》的一开始就引用巴尔扎克的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1] ”。

在中国乡村这块既保存精华又藏污纳垢的深厚土壤上,作为“一直负载着这个民族精神和心理上最辉煌和最痛苦的记忆 [2] ”,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与观念。

近一个世纪以来,社会风起云涌,关中这块土地上发生了诸多大事,陈忠实以40万字的宏大叙事为我们呈现了近现代转型期的中国“民族秘史”的一隅,演绎了传统文明遭遇现代文明时所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

然而,正如陈忠实所说:“所有悲剧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这个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复壮过程中的必然 [2] ”。

《白鹿原》在整体上具有极强的社会文化悲剧色彩。

它所反映的20 世纪上半叶, 正是中国历史处在黎明之前的黑暗时期。

在《白鹿原》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静与动,稳与乱,空间与时间这些截然对立的因素被浑然地扭结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奇异的魅力[3] ”。

清末明初之前,古老的白鹿原伫立在关中大地上,几千年如一日,传宗接代,生死轮回。

然而,时代的飓风扫过白鹿原的上空,震动了这个古原的内部结构,原始生活的秩序被打乱,安稳的日子没有了,小农经济所固守的封闭性和被压抑的强大破坏性, 在名利面前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残酷性,战祸不已,瘟疫横行,生灵涂炭,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恩怨难了,整个白鹿原成了一个鏊子。

传统儒家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相互激荡中岌岌可危,矛盾横生。

人们难以再获得以往精神信仰的自足,精神世界发生严重裂变,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被转变,被颠覆,失去了平衡性,而新的心理文化结构尚未被建立,人们普遍陷入价值观丧失指挥效益的迷茫中。

我们基本可以认定,《白鹿原》具有极强的寻根意味与悲剧色彩,寻找的恰恰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规范中所隐藏的生命活力及深埋在儒家文化厚实土壤中的劣根性。

美国文学感想总结范文 第3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 促进 英语 语言教学

英语语言教育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是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英语语言的教学水平,增强英美文学意识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为了探究其对英语语言教学的提升机理,首先分析英美文学的特点。

一、英美文学的特点

英美文学是西方文学的一部分,简单来说就是指在英美文化环境的影响与熏陶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特征与辨识度的一种文学风格与形式[1],经过研究分析,英美文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丰富性

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是英美文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文学作品要形成一定的风格流派,首先在数量上就要有一定的规模,英文文学的文学形式的形成,同样是由众多的文学艺术家进行大量创作作为基础的[2],这可以说是英美文学内容丰富的一个体现。另一方面,英美文学作品的体裁也是丰富的,当然这也是所有文学所具有的共同的特点,在英美文学中,主要的体裁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以及还有其他小众化的文学作品体裁,这也反映了英美文学在内容体裁形式上的丰富性。对于英美文学另一个丰富性的体现方面是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讨论其丰富性的,即英美文学在时空跨度上具有丰富性的特点,英美文学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段过程中英美文学在不断地发展与改变,与此同时英美文学存在于较大的范围的空间区域,上述两点便体现了英美文学在时空跨度上的丰富性。

(二)取材广泛性[3]

英美文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取材的广泛性。文学艺术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生产与生活中的任何元素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或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这就体现了英美文学的取材广泛性。对于取材的广泛性,这是和英美文学丰富性的特点有关,英美文学在内容体裁形式、实践与空间层面都具有丰富性的特点,显而易见在如此丰富的时空跨度与体裁形式上,取材必然是广泛的,取材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也增加英美文学的整体魅力以及提升其在国际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三)鲜明的文化属性

文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指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工具进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创作的总和。文学发展是基于特定的语言文字环境,深受所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的影响,当前我们对文学进行分类辨别时,一般都是根据其文化属性,因为文学就可以充分反映所处的文化。东方文学指在东方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西方文学指在西方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英美文学属于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也就是在英美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可见英美文学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的特点。

(四)受其他文化影响较大

由于英美文学所处的地缘因素,使其深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并与其他文学交流广泛。英美文学属于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就要受西方文学的中其他文学形式的影响,例如受德国文学、法国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相互的,英美文学同样也在影响着其他文学。西方文学中的众多文学影响是较为“平等”的,这是因为西方文学中并没有引导的文学流派。以上便体现;英美文学受其他文化或者说文学的影响较大。

二、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一)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

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不难理解,就是指教授内容为英语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应用。根据教育目的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基础英语语言教学、专业英语语言教学和职业英语语言教学。基础英语语言教学是指基础性质地为了学习其他知识做英语基础知识的储备的英语教学,如初中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教学;专业英语语言教学是指专业性质的英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大学中的英语教学,如商务英语,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等;职业英语语言教学,是指以入职培训以及工作需要而开展的英语教学。

(二)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

在分析了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的基础上,来探究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经过研究分析,英语语言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内容的复杂性

英语语言的教学中,处处都能体现出复杂性,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几点:首先,学习英语,就是学习一门语言,一门语言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能完成所在环境中的所有交流沟通以及一切社会行为的完成,这就从大的层面决定了学习一门语言是复杂的。另一方面,语言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众多的,英语的单词、语法、阅读、写作都是一些复杂的内容,在学习的层面上而言这是复杂的。除了在学习的层面上具有复杂性以外,教学层面的复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2.教与学的限制性大[4]

本文从教与学两方面来分析英语语言教学限制性。主要的限制条件就是文化环境上的限制性和语言环境上的限制性。所谓文化环境上的限制性就是指因为对于英语所处的文化不了解或是不能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这就使得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地吸收与掌握,大大限制了教与学的质量与提升。对于语言环境的限制主要影响就是学习英语的同时无法进行语言练习或者进行练习的难度很大。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如果不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练习,就会影响教与学的有效性。上述便体现了英语语言教学在教与学层面的限制性。

3.教学过程的长期性

英语语言教学同样也具有教学过程长期性的特点,这是由英语语言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环境文化的限制性所导致的。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进行应用,要达到这样一个英语水平,就要求英语地学习过程必然是长期的。因为只有进行长期的英语语言的学习,才能全方位宽领域的学习英语知识点,弱化限制性因素,这就体现了英语语言教学长期性的特点。

三、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

在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点以及英语语言教学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究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

(一)英美文学意识弱化了文化限制

具有英美文学意识是建立在对英美文学大量阅读、大量了解的基础上的,对于英美文学了解的同时就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因为文学反映文化,英美文学反映英美文化,这就大大弱化文化层面的限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可以对深层次的内容更好和更加容易理解,这就大大提升英语语言教学的水平。例如,英语中许多语境的用语极其复杂,如果不能理解性地去记忆,就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但加大了学习的强度而且还不能灵活地使用。可是如果不理解英美的文化环境,进行理解性的难度是很大的,这就体现提升英美文学意识的重要性。

(二)英美文学意识增强了英语语感[5]

所谓语感,就是指对于某种语言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应,研究表明,语感对于英语学习的益处很大。英美文学意识可以提升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的语感,这就因为长期大量的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在一种无意识的环境中就对英语产生了感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语感。语感的养成可以大大增加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这就不断促使其对英美文学的热爱,热爱英美文学又提升语感,这是一种积极的正反馈的循环机制,有利于英语语言教学的水平提升。

(三)英美文学意识增加了英语的实践性应用[6]

英语语言的学习使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大大提升,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加大对英语的实践性练习。而提升英美文学意识就是一种重要的英语实践性应用。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过程就是对英美文学大量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英语语言教学中所学的知识的最好的练习。

四、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措施探究

经过上文中的分析,可见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为了更加积极地发挥这种作用,就要进行措施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经过探究,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

正所谓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大量的阅读会使读者对于英美文学有全方位的了解,这就会增加读者对于英美文学的认知,通过不断地积累,这种认知水平慢慢提升,最后就会使文学意识有较大提升。所以增加阅读面,进行大量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能够有力提升英美文学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Z言教学的水平。

(二)反复阅读英文文学作品

美国文学感想总结范文 第4篇

【摘要】在认知语言学派中,隐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并且被广泛的使用。隐喻不仅融入了语言学的思想,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反映。隐喻性的语言是对语文自身进行隐秘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成为语言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与认知语言学派的源头,一般都会让想到在文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在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隐喻具有很明显的文化特征,其不同的隐喻反映了不同的文化思想和深刻内涵,但是文化所具有的共性使得在中文和英文学习中隐喻具有相似的功能,对于隐喻的作用及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学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及其思想观点,对于提高学生英美文章阅读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隐喻 语言文化 社会背景 文章内涵 英美文学作品

隐喻是历史最为悠久且使用范围也相当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人们在日常表达及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语言表达类型。只要我们留心注意就会发现,隐喻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才让许多语言学者们对隐喻的研究如此热衷,并对此一直坚持不懈的深入研究。

一、隐喻的含义及其在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的作用

在高校英美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原著有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及价值醒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及鉴赏能力。而在一些英美文学评论的文章中,隐喻的运用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原著的把握和分析。

隐喻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存在于人们的日常语言交际中,存在于人们的思维行为中。换句而言,用中国的成句来解释就是人们常说的指桑骂槐。他们相似的地方都在于借助于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来比拟那些比较抽象、陌生的事物,利用熟悉的物体过渡到陌生事物达到让人们更为形象了解的效果。

隐喻包含本体和喻体,但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完全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事或物,但二者之间存在的共性和相似之处则构成了“隐喻空间”。隐喻能够有效的增强文学作品语言的生动性。

二、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社会文化的渗透与隐喻的关系

三、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的关联隐喻分析

美国文学感想总结范文 第5篇

美国文学读后感

――《向美国学教育》读后感

文/孙玮

《向美国学教育》这本书,万玮老师将我带进的是熟悉而陌生的美国教育。说熟悉是因为美国的“模范教师”――当然他们称呼为年度教师或者国家英雄,在最近几年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罗恩克拉克老师的《优秀是教出来的》,以及由李茂老师翻译的《每个孩子都爱学》,从教师层面介绍了美国英雄教师们的工作状态,尤其是艾斯奎斯连续几次来中国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道出了许多真实的教育处境。说陌生是指对于美国教育中的具体问题,只能隔靴搔痒,浅尝辄止,没法有更系统深入的了解。万玮老师的这次美国之行中所做的记录和思考无疑对帮助我感受美国教育文化的独特魅力,辨析中美教育的差异,有着重要意义。

在记录中万玮老师大量采用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思考。用他的话说:“对比不是目的,对比只是一种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比让我们感觉到宇宙的辽阔,感知到自己的位置,让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去何方。”在认识了阿米什人之后,他想到了云南贵州我们少数民族的青年的情况,感叹文化需要坚守。阿米什人总数大概25万左右,主要生活在美国宾州境内和加拿大,被包围在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丛林中,竟然以一种100多年以前的原始生活方式生活。如果孩子外出上学接受了现代化的东西,他就要与种族隔绝,目的只是为了保持他们这个种族的纯洁本性不被现代社会污染。而现在我们的一些少数民族,正在面临着被文化科技的改变,最原始的民族风貌开始发生变化。这是文化的一种消亡。在倡导开放自主的社会中,还可以允许要阿米什人族群的存在,意味着文化要回归对人本身的尊重。对比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来判断教育中的价值取向。

在书中,美国人对中国教育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知道美国的数学教育是相对很容易的,中国的任何一位老师如果语言过关,()都可以到美国做小学数学教师。美国的格雷格老师一语道破:理科的东西答案通常很明确,因此受到大力鼓励;文科方面,因为涉及很多思想方面的东西,如果一个社会不够开放的话,必然要加以控制。这确实是一个关于文理科的有意思的课题,在很久之前我们就在喊: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或许是为了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需要有大批的建设者,需要有数理化方面的人才。而文科过于倾向于思想的自由化,关注人文,关注人的生存现状,对于整个社会的架构和发展都会有有所洞察。在教育的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绝不仅仅是数理化,还有孩子作为人的发展元素。中国有句话:先做人再做事。我们教育要让孩子成人,成站起来的人,真正的人,而不能培养一批数理化的“精英利己主义者”。

万玮老师在书中对中美教育及文化的差异,以及从高中到大学的课程管理、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都有较为详实的记录,这些思考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甚至有社会学的相关内容。作为一个教育思想者,万老师的行走始终坚定有力,他在美国的日子里所记录的令人感佩,而其中洋溢着的学者风范更是让我肃然起敬。走一路,学一路,思一路,行一路。对照中美教育,从中汲取积极的价值取向,借鉴一些具体的行为措施,创新一些因地制宜地做法,让自己在相对开阔的教育视野中来品鉴践行我们的教育。

感谢万玮老师。

美国文学感想总结范文 第6篇

Abstract: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and probability of combining the British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new teaching model will be surely beneficial to the reform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and helpful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fully developed talents.

关键词: 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Key words: British &American literature;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eaching model

0引言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记忆和背诵来提高英语认知水平,过于专注于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教育途径,文学和语言教学是不能分割的,将英美文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的人才。

1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首先,英美文学是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最佳途径。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最为充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是艺术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和模仿最好的语言材料。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自觉了解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大多数学生很少有机会亲临英语语言环境,感受英美文化氛围,与英美人交流,通过学习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大量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材料,并从中学到许多平时阅读中难以遇到的地道的表达方法和活灵活现的生活语言。[1]

文学语言是生活语言,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具有朴实自然、通俗易懂的特点,易于学生吸收。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不仅能提高理解、分析、鉴赏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克服在原文英语文学作品时遇到的语言、文化背景困难,既在语言掌握方面有所长进,同时扩大知识面和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尽力让学生充分接触文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后布置学生自己赏析文学作品,这就能给他们提供丰富的语境,使他们了解语言使用的“特殊性”,在自然状态下掌握语言。

其次,英美文学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渠道。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极为重要,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人格高尚、志趣高雅、身心健康的人,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文学教学,而文学教学的精髓是发扬人文精神,惟有搞好文学教学,才称得上脚踏实地谈人文理想的教育。[2]文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最能体现人文文化的学科之一。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语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文学鉴赏力和审美敏感性,还能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提高品位,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

文学涉猎广泛的题材在表达悟识、反思生活方面的价值是任何其他方面的学习所难以取代的。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文学修养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语言文化所代表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分清善恶、辨别真伪、甄别美丑;培养学生语篇的整体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文学作品欣赏水平、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文化信息进行深层次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人文知识的了解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有综合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

首先,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根据教育部的新世纪教育规划,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将与国际接轨。今后中小学生的英语能力分为九个等级,小学毕业要达到二等水平,初中毕业达到五等,高中毕业起码达到七等,高考要求学生达到八等,同时要求掌握3500到4000个词汇,高中毕业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将相当于现在非英语专业四、六级的英语水平。[3]大学生英语语言水平提高后,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相结合的条件得到了保证,我国大学英语的改革方向,一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英语文化认知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为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相结合提供了合理性和操作接口,并使其成为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内容。

其次,师资力量建设的加强。教授英美文学作品对教师文学素养要求较高,不仅要精通英语的语言形式,熟悉中西方文化,还要具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不能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逐字逐句地讲解文学作品,而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各高校加强了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学校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或组织一些学术研讨会,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同时学校采用有效机制吸引越来越多的有经验,有学识,有素质的大学英语教育人才,大学英语教师的理论水平、文学修养和科研能力都在逐步提高。

3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目前,大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和不断提高英语水平的渴望,以及大学师资力量和素质教育的取向,都为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提供了可能。“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将英美文学导入英语教学,适当介绍当代英美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向有能力的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加强英美文学教学,有助于改进我国英语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4]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层次上,英美文学的教学既可以定位在经典文本的阅读和阐释上,也可以从国外出版的教材中选择一些时代性、可读性强的作品供学生学习,不追求英美文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不追求文学批评的理论性,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英美文学。教师可将读者反映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对作品的参与和理解,鼓励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阅读和讨论,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使英语课堂成为启迪思想、开发心智的人文素质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文学思考和交流的乐趣,通过文学鉴赏开拓视野,激发思想。[5]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多媒体和网络的利用也为英美文学教学的形象化、生动化和多样化提供了可能,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名家名作改编的电影、录像,或用光盘播放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充分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和魅力。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把英语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把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4结论

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更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感受与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培养具有综合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利民.关于外国文学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探讨[J].学术交流,1999,(2).

[2]蒋洪新.大学的理想与英美文学教学改革[J].外国文学,2005,(1).

[3]刘焱.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将与国际接轨.中国新闻网,2002-4-24..

美国文学感想总结范文 第7篇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最讲究的就是作品的整体性,传统的文学作品更加注重小说前后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段落之间的逻辑性更加明显。

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学的文学性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但是由于语文本身的特性,语文课程改革并不顺利。

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违背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和特性,尤其是我们现在课程中,传统文学比例持续下降。

不仅降低了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严重阻碍了语文这门科目的健康发展。

因此语文学习中我们要积极扩展语文课本的文学性,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学;文学性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所以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

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语文学习更注重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单我们在人文素养、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等方面相对薄弱。

因此,需要我们在学习中要结合现在的语文教材,转变学习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注重人文素养、文学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一、扩展语文教材传统文学的文学性的目的

高中语文教材在语文教材中起到一个示范作用,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反复考证,选择出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通过它设计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多,不仅有必修课文还有选修课文,对我们学生的要求非常高。

比如高中人教版语文选择了有几篇《红楼梦》的选集,即《黛玉进府》、《宝玉挨打》、《香菱学诗》、《诉衷肠》、《抄检大观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

美国文学感想总结范文 第8篇

美国文学的名词解释

美国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 或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指在美国产生的文学(也包括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作品)。用英语写成的美国文学可视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

美国文学的特点

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

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许多美国作家来自社会下层,这使得美国文学生活气息和平民色彩都比较浓厚,总的特点是开朗、豪放。

内容庞杂与色彩鲜明是美国文学的另一特点。个性自由与自我克制、清教主义与实用主义、激进与反动、反叛和顺从、高雅与庸俗、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深刻与肤浅、积极进取与玩世不恭、明快与晦涩、犀利的讽刺与阴郁的幽默、精心雕琢与粗制滥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与对性爱的病态追求等倾向,不仅可以同时并存,而且形成强烈的对照。从来没有一种潮流或倾向能够在一个时期内一统美国文学的天下。美国作家敏感、好奇,往往是一个浪潮未落,另一浪潮又起。作家们永远处在探索和试验的过程之中。

20世纪以来,许多文**流起源于美国,给世界文学同时带来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

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美国文学在各个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文学作品。在殖民地时期,他们的作品一方面描述了发现新大陆和探索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是清教作品,清教作品是主要反映他们的自我的精神.而随后代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他们以美国人为中心,描绘本土风情,反映美国的自身问题,主要反映自由,拓展和个人主义精神。随后到来的超验主义以爱默生为代表,超验主义提倡崇高、谨慎、社会改革和教育、个人主义胜于传统和社会的原则,但由于战争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是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这些文学作品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和批判现实主义。随着战争的爆发,美国文学也进入了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革。

美国文学的流派

the Lost Generation——“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不是一个有组织、有共同纲领的团体。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悯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共同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们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在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口号的蛊惑下,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他们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发现战争远不是他们原来设想的那种英雄的事业,所谓“民主”、“光荣”、“牺牲”都是骗人的东西。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种种苦难,了解到普通兵士中间的反战情绪。这在他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医治的创伤。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这些思想感情。例如,约翰·多斯·帕索斯的《三个士兵》、爱·肯明斯的《巨大的房间》、威廉·福克纳的《士兵的报酬》和《萨托里斯》。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the 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有人根据英文“Beats”和“Beatniks”(“垮掉青年”的俗称)译成“避世青年”或“疲塌派”,也有人取其诗歌的部分特征,称为“节拍运动”或“敲打诗派”。“垮掉青年”对战后美国社会现实不满,又迫于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政治高压,便以“脱俗”的方式来表示抗议。他们奇装异服,蔑视传统观念,厌弃学业和工作,长期浪迹于底层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圈子和处世哲学。50年代初,他们的反叛情绪表现为一股“地下文学”潮流,向保守文化的统治发动冲击。多数垮掉派文人来自东部。著名的有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威廉· 巴罗斯、格雷戈里·柯尔索、约翰·克莱伦·霍尔姆斯、塞缪尔·克雷姆和加里·斯奈德等。1950年,凯鲁亚克与巴罗斯合写侦探故事未成,却各自完成了一部垮掉派小说《小镇与城市》(1951)和《吸毒者》(1953)。霍尔姆斯从中受到启发,在小说《走吧》(1952)中更明确地反映纽约“垮掉青年”的生活感受,又在《纽约时报》上鼓吹垮掉派文学,但这种尝试受到东部学院派势力的压抑,他们就往西部寻求同道和发展基地。当时洛杉矶近郊的西威尼斯有个以劳伦斯·李普顿为首的垮掉派组织,他于1955年发表小说《神圣的野蛮人》。在旧金山,以劳伦斯·弗林盖梯的“城市之光”书店为中心,聚合了一群立志从事“文艺复兴”的反学院派诗人,他们的首领即是后来成为“垮掉的一代”理论家的肯尼斯·雷克思罗斯。

Black Mountain Poems——“黑山派诗歌”

美国当代的一个诗歌流派。20世纪50年代初,在马萨诸塞州黑山学院任教的查·奥尔逊、罗·邓肯、罗·克里利等人创办《黑山评论》杂志,提倡与40年代流行的传统格律体相反的“放射体”诗歌,逐步形成一个流派。奥尔逊的《放射体诗歌》(1950)一文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奥尔逊认为诗是把诗人的“能”传递给读者的东西,因此诗是“能的结构”和“能的放射”;要以顺应呼吸的“音乐片语”代替传统诗律中的节拍;形式只是内容的延伸;一个意念必须直接导向另一个意念,提倡快速写作。黑山派诗人还倡导诗歌朗诵。他们强调诗歌的自发性和口语化,采用美国口语和埋语,反对艾略特等人精雕细刻、广征博引的学院派诗风。50年代后期他们与垮掉派诗人合流,引起较大的反响。

美国文学感想总结范文 第9篇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一个国家的灵魂是这个国家在发展历程中所积累下的文化。而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文学评论可产生一定深度的影响。但是,不同国家之间其文化不尽相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正是不同的文化打造出了不同的文学,其差异让文学丰富多彩。纵观英、美文学的评论,其批评声音非常大,而且批评的角度、方法等更是多种多样,影响英、美文学的评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差异上的影响。

一、英美文学的特点

英美文学指的是英国、美国民众艺

术化使用英语的一种表现,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英语具有强烈的表达功能,其文学的风格也非常多元化。其分类一般包括:戏剧、文学评论、诗歌、小说等。

(一)英国文学的特点

英国文学的历史非常久远,其演变过得也非常复杂,在此过程中英国文学受到文学体之外的如经济、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影响,其内容遵守了相应的自身规律,经过了一系列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如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二战之后,英国文学一般的趋势为写实――实验――多维度。

(二)美国文学的特点

在19世纪末期,美国文学由英国文学中分离出来,在初期虽仍具有英国文学特点,但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二战后,美国文学历经了三个阶段:新旧交替期(20世纪50年代)――实验主义精神期(20世纪60年代)――多元化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期)。由此可

见,美国文字形成了和过去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其文学表现为多维度、平民化、爱自由等。在美国文学史上,可归纳为三次繁荣:第一次,19世纪前期所形成的民族文学;第二次,一战、二战之后,美国有近十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次,文学理论、批评非常活跃,主要有结构、后结构、女权、新历史主义等。

(三)英美文学评论

文学传诵一时批评需直面面对三个比较敏感的问题:第一,文学伦理学、伦理学之间的关系;第二,文学伦理学批评、道德批评问题(此内容是进行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的关键性问题);第三,文学伦理学批评、审美关系。20世纪是一个品评的时期,文学品评沿着内在到外在研究的发展轨道,结构、解构、女性、新历史主、后殖民主义等等思想及理论,改变了相应的文学观,由基础上转变人们对于文学传统、文学和社会关系、文学和文化之间的认识,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篇章。

二、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

(一)文化发展载体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化历史发展久远,有着良好民族文化发展传统。而且英语作为文化历史发展的本宗,有着自己的优势,因它传承传统文化,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很好的表现能力。所以,很多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作品评论的时候,对语言的使用非常小心,也许是出于对本宗英语的崇拜所造成,生怕因为语言使用不当而玷污了英式英语的地位。所以评论家对英国文学作品评论一向都是比较规矩的,缺少个性。

美式英语是英式英语的衍生,虽在本质上和英式英语比较没有改变,但作用自由、民主的新国家,美国在争取独立发展中经济、政治、文化制度都是新生。美式英语同样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便带有创新的特点。而且美国民主革命比较成功,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未留下大的历史问题。这些反映到语言使用面上即文学评论家对美国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比较具有个性和创造性。这种语言上的创新与美国自由、民主的精神是紧密相连的。

(二)文化内含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文学评论在是在传承与脱离传统之间挣扎的。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在复仇中挣扎于“生存还是灭亡”这个问题充分表现了他的不独断的个性,而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评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7到18世纪,英国文学评论从宗教色彩至荒诞的创造手法都体现了传承与脱离传统的斗争。20世纪后,英国文学评论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总体分析,英国文学评论界中除伊格尔顿之外,未出现具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向着现代、后殖民、女权主义方向发展。文学评论对以前文学理论成就进行了重新的分析,并构建起新的、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