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活动内容(热门8篇)

投稿:小范

文艺活动内容 第1篇

为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文化,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校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活动安排布置如下:

一、活动目的

春节、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华夏儿女庆贺丰收、祈福风调雨顺、家人团聚的日子。活动通过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青年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着力营造欢乐、祥和、平安、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月24日~2月23日

三、活动内容

1、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来历、习俗。各年级、各班都要积极组织全体学生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来历,广泛收集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

2、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各班鼓励学生积极收集春联且诵读,在开学后展示自己收集的春联并整理上交(每班两幅);

3、文明拜大年。向亲人、师长、朋友表达感恩之情、祝福之意,建议用无纸低碳方式例如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互致新春祝福;

4、开展“学会感恩·奉献温暖”美德实践活动。全校青年学生应利用寒假休息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如为辛劳的.父母捶捶背,道一声“新年快乐”;合理使用压岁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全家一起观看春节、元宵节文艺节目等。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5、积极参与、记录点滴。各班级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家庭春节活动过程,用相机记录下自己和家人过年的瞬间或开展活动的场景,开学初每班择优上交学校(每班两张)。

6、各班开展创编“我们的节日·春节”手抄报活动,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纸张为A4大小,开学初每班择优上交学校(每班两张)。

四、活动要求

1、各班要利用班会课进行细致的安排部署,尽最大努力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2、材料上交(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学后,各年级、各班要深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收集学生活动中相关资料,并于2月29日放学前上报政教处。手抄报上交纸质材料到韦祥虎老师处;春节活动照片单独打包,交电子档(要重新命名为相关班级、学生),春联为年级汇总表一张(也可鼓励书法水平较高的学生手写),电子档文件发送至xx。

3、开学初,各班围绕“我的寒假生活”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才艺展示等方式汇报自己的寒假生活,在寒假里所见、所闻、所学,以及学校号召的“学会感恩·奉献温暖”美德实践活动实施情况等。

4、以上活动纳入开学后班级量化考核。活动材料及时上交的每份材料计1分(每班共6份);手抄报、活动照片进行评奖,一、二、三等奖作品每份各计3、2、1分;每个年级评选出四个优秀班级(以上交的春联、手抄报、活动照片质量综合考核,材料不齐的不参与此项考核),各计5分。

文艺活动内容 第2篇

一、宗旨

为迎接20xx年元旦的到来,以班级联欢的方法推动谐和校园的文明发明,丰厚校园文明内在,营建联合向上健康的校园空气,确保活动有序、安全、有意义地翻开。

二、活动主题:

安全、文明、谐和、炽热、节省。

三、具体安排细则

1、时刻:20xx年12月31日下午1:30---3:00

2、方法:各班自行举行

3、地址:本班教室

四、构思论说

1、特征统一性:

各班在校园和老师统一安排下的进行元旦联欢晚会。在新的一年里,各班将这次做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交流方法。节目方法不限,歌曲,朗诵,舞蹈、小品、乐器演奏、戏剧等,内容新鲜向上。

2、加强互动性:

以上报节目为主,穿插必定的小游戏,增强互动性。

3、拓展参与性:

争夺更多的学生参与这次联欢活动。

4、丰厚赏识性:

参与节目者和节目单要经过班主任(或班主任指定班长)进行的审理.节目数量控制在15个分配。联欢时刻控制在1个半小时内。

联欢会的几点阐明和留神事项:(联欢会初步前由班主任或班长宣告联欢会留神事项)

1、为确保联欢会整场效果,各班悉数同学1:30分点行进入教室,联欢会时期学生一概禁绝在校园逗留。

2、坚持文明、节省的准则办妥元旦联欢会;让健康、生动的内容变成联欢会的主旋律。

3、班主任应把联欢会作为学生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保护工业、遵守纪律、安全榜首、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学。班主任老师全程跟班,不允许联欢会场面的失控。

4、留神用电安全,没有老师在场,不得乱接电器。

5、安排教室时,本着保护环境和节省的准则,禁绝在墙上钉钉子,禁绝运用喷雪等风险用品,能够吊彩带或其他的小饰物营建一种炽热快乐的空气;班级一体机能够运用,但班主任应在场监督运用,留神操作,有疑问联络微机老师。

6、联欢会时期,不得在楼道、老师内追逐打闹,禁绝在室内做有风险的'游戏,避免受伤;禁绝在校园内燃放烟花鞭炮;禁绝在教室内运用明火;阻挠收购蛋糕,格外阻挠用蛋糕涂改别人;禁绝用不明液体喷发别人;不得有外校人员参与本班联欢会;班内收购食物留神食物清洁。

7、活动必定要依照规则时刻完毕,拾掇教室清洁要彻底,经校园查看合格后,封闭悉数电源,锁好门窗准时离校。必定要将活动的具体时刻奉告家长。

8、联欢会完毕后,各班学生没有格外原因应及时回家,各班主任谐和任课老师将学生送出校园(东到家属院、西到红绿灯,整体男老师就位)确保学生安全。

赔偿阐明:

1、班主任要亲自抓,行进对学生安全作业的重视程度。

2、健旺建立“安全作业无小事”和“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警钟长鸣。

3、31日联欢会后,翻开班级悉数安全查看和排查。对要害部位和要害内容进行复查。

4、对查看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当即陈述。

5、教学学生元旦假期时期留神饮食安全、交通安全、冰上安全和人身工业安全。

文艺活动内容 第3篇

时光的车轮又走过了一圈,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我们满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20xx年的元旦。为了更好地迎接元旦,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给同学们一个更好地展示自我的舞台,经学校研究决定召开20xx年元旦文艺晚会,现将相关活动策划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组长:

成员:

二、活动主题:健康.积极.向上.安全

三、活动时间:20xx年12月31日下午2:00-3:30。

四、活动地点:学校教学楼前。

五、参加人员:全体教师生

六、工作安排:

(一)元旦文艺晚会:

(1)演出安排:

1.节目主持:

2.舞台设计和布置:

3.串联词撰写:

4.主持人培训:

5.灯光音响:

6.场地安排:

7.纪律安全:

8.摄像:

(2).节目形式:多元化、创造性、趣味性、独特性,具体形式不限,如:唱歌、跳舞、小品、相声、器乐演奏、课本剧等。

(3)节目要求:

1.选取合适的素材,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突出学生的特色。

3.节目短而精,避免纯闹剧。

4.各部门认真组织,精心排练,演出的节目要充分体现朱中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与艺术修养。

(4)评选办法:

1.评分标准:

本次元旦文艺汇演采用十分制,评委由9人组成,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取平均分为有效得分。评分标准如下:

①内容(2分):积极健康,主题鲜明,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②形式(2分):构思新颖,富有创意,编排合理,内容和形式巧妙结合。

③动作(2分):整齐、优美,表情自然大方。

④服装(2分):统一、美观,舞台效果好。

⑤组织(2分):准备充分,衔接紧凑,进退场有序,不混乱,所在班班级纪律好,观看时不起哄。

2.奖项设置:

本次参加汇演的节目中,以得分的多少为序,评选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若干个。

七、有关事项。

1.此次元旦文艺晚会的节目准备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希有关节目指导老师引起重视,各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确保此次元旦文艺晚会汇演的成功。

2.各年级组(班)必须认真搞好节目的排练,做到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保证参加演出学生的排练时间,提高参演节目演出水平。

3.演出服装和道具要精心准备,要求设计合理,与节目内容和形式巧妙结合。

4.请节目指导老师和班主任加强对节目排练期间学生纪律和安全的管理,杜绝元旦文艺晚会节目排练、演出期间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

5.各班班主任必须在演出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礼貌和纪律教育,要求学生观看演出时做文明观众,不得大声喧哗,不得随意走动。

6、20xx年12月13日前各班级将本班联欢节目。

7、以上如有未尽事宜,按学校通知执行。

文艺活动内容 第4篇

20xx年春节将至,为了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让全镇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文明的新春佳节,结合本镇民情实际,制定20xx年春节期间文体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充分展示我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成果,提升镇村两级干部“精气神”,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用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占领镇村文化阵地,营造积极向上、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内容

各村要积极组织开展系列文体活动,用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让广大农民群众在春节期间娱乐有去处。除按要求组织参加上级统一安排的各项活动外,还要立足本地实际,把春节文体活动与本村的民俗文化和人文环境结合起来,举办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群众参与的文体娱乐活动。如踩船灯、健身舞、龙灯、踩马灯等。

各村要于春节前组织广大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除卫生死角,创建清洁环境,并倡导广大群众购买或制作新颖美观、富有特色的灯笼,于节日期间悬挂在楼院门前。各临街单位、门店保持楼体整洁,在楼顶适当安插国旗、彩旗,夜晚适时开启楼前彩灯。烘托节日气氛,提升镇村品位。通过各层面共同努力,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美化、喜庆、祥和的节日环境。

三、具体要求

1、各村两委要高度重视春节期间群众文体活动,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参与活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2、各村要结合实际、丰富文化活动内函。充分发挥文化协管员和农家书屋的阵地作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搞封建迷信、低俗不健康的活动。

3、各村要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要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制定具体应急措施,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到计划周密,工作细致,防患于未然,确保活动安全。

文艺活动内容 第5篇

为丰富村民文化内涵,增添春节节日气氛,展现我村村民书法艺术水平,经研究,我村举办“迎春节,送对联”活动,现将具体方案布置如下:

一、活动主题:

迎春节,送对联

二、活动时间:

2月5-8日任意一天上午9点

三、参加人员:

xx村工作人员

四、活动地点:

东升小区

五、具体方案

1、活动安排:

(1)8:50东升小区内集合

(2)9:00—11:30创作并赠送对联给路过的村民并散发计生宣传画

2、工作人员:

活动负责:潘有明,负责活动整体安排。

宣传报道:张悦,负责活动现场拍照、摄像,活动后通讯稿件发送。

后勤服务:桂婷,负责活动的后勤保障。

现场管理:朱正军,负责活动场地秩序维护和桌子摆放。

人员召集:潘有明,负责召集书法爱好者按时到位。

六、领导邀请

龙湖街道办事处具体工作人员对接。

七、前期准备:

1、活动前,准备好创作所需材料。

2、活动前,与龙湖街道办事处和xx村相关书法爱好者做好对接。

3、活动前,制作好宣传横幅。

4、活动前,做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村民领取春节对联的'积极性;

4、活动前,安排好创作桌椅、茶水等设施的摆放,安排好活动现场的进场秩序;

5、活动时,维护好现场秩序,确保活动顺利完成。

八、经费预算:

1、写作材料:xx

2、横幅,茶水等材料经费:xx

文艺活动内容 第6篇

——市桥华阳学校庆祝_____年元旦文艺汇演活动方案

相约_____年,共迎我校美好的明天。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我校办学取得的喜人成绩和全校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努力营造文明高雅、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为了给莘莘学子搭建一个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特举办庆祝_____年元旦文艺汇演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本次汇演以“华彩乐章、童心飞扬”为主题,充分体现我校学生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表现学生高雅、健康的审美追求,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增强学生爱校情感,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校新的发展。

二、参加对象:全校师生及家长

三、演出地点:学校操场

四、时间安排:

1、节目上报时间:11月18日(初定)

2、各班节目报名工作由班主任负责组织,每班参赛节目为1个

3、节目初选时间:11月21日

4、第一次正式彩排时间:12月1日(再次彩排时间另行通知)

5、正式演出时间:12月29日上午9点(如遇雨天时间再定)。

四、节目要求:

1、节目要体现主题,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校园特色与学生特点,要渗透德育教育,力求做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相融合,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统一。

2、要结合工作、学习、生活实际,鼓励自编自创,提倡班主任及课任老师参与班级的节目演出。

3、节目形式不拘一格,如:舞蹈、街舞、歌伴舞、相声、曲艺、小品、独唱、合唱、音乐小品、健美操、诗歌朗诵、快板、武术、三句半、乐器演奏、纸装表演等等均可。

4、每一个节目不能超过5分钟;小品类不超过6分钟。

5、节目演出时所需的服装、道具、伴奏或碟片要提前自行准备。

五、工作人员:总策划:胡校长总负责:陈主任舞台总监:吕主任

艺术指导:张天丽、虎秀丽、岑秀娇舞台布置:陈主任及艺体组教师服装道具:各班节目负责人节目串词:语文组全体教师

网上投票:陈主任

摄影:张天丽

会场协调:吕主任(维持会场)

节目主持:陈思龙、徐琳(英语主持)及四名学生

后勤保障:陈主任

六、奖励设置:

1、全校所有参演节目实行网上投票,按票数高低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名。

2、奖金:一等奖200元及奖状、二等奖100元及奖状、三等奖50元及奖状、优秀奖颁发奖状。

3、各班考核分见德育处考核分。

4、网上票选统计公布:陈主任

七、整体要求

请各年级各班要做好协调工作,各班要积极组织,各节目要抓紧时间认真排练,以高水平、高质量的节目参加汇演(节目单附后)。

1、凡彩排定演节目写一段介绍词(100字以内的本节目介绍)

2、若有调整,另行通知。

八、演出活动议程:

1、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

2、胡校长作新年致辞

3、文艺节目表演

4、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番禺区市桥华阳学校

_____年11月18日

文艺活动内容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营造欢快、健康、祥和的“六一”喜庆氛围,进一步推进“2+1”工程创建,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借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一契机,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其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文明素养,着力推进和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我校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经校长室研究决定组织一次以个人才艺大比拼为目的的庆祝活动,为使才艺展示、竞技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二、 活动口号:

“庆六一、展才艺、比技能,”

三、节目要求:

1.以班级为个体,面向全体、全面展示学生才艺,让全校每一个孩子在节日中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每班至少要有5个不同类型的文艺节目参赛,节目包括四大类:器乐演奏类、体能竞技类、舞蹈歌唱类和曲艺综艺类。目的能够充分展显各班“2+1”工程训练效果,接受学校对各班全方位的整体检阅。节目以现场打分的形式给予评价。

2.在5月31日验收节目前各班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做好训练工作,努力提高班级文化的档次和演出节目的.品味。

3、各班要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环境;学生要佩戴红领巾且服饰整齐。

四、组织机构:

总策划、总指挥:单xx

摄影:

分设五个评审小组:

一二年级评审组:组长: 成员:

三年级评审组:组长: 成员:

四年级评审组:组长: 成员:

五年级评审组:组长: 成员:

六年级评审组:组长: 成员:

五、活动安排

1、5月31日前为宣传准备、训练阶段 ;

2、5月31日至6月1日为演出、现场评审阶段。具体时间和活动程序:统一在下午大课间进行,由各班主任向指定的评审小组组长口头申请受检具体时间和地点,原则在各自班级举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安排好活动的场地,维护好学生演出、观看的秩序。

六、活动评比

评比项目:分年级段,不分节目类别进行评比。总分50分,45分以上为优;35—45分为良;30—35分为中;30分以下为差。

评分标准:要求达到“四把看”;一看全员参与率,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器乐演奏与体育竞技两个项目上,要达到人人参与;参与率达100%给予10分;达80%给予8分,以此类推。(10分)

二看节目的数量,五个节目以上(含五个)给予10分;四个节目给予8分,少一个节目扣2分。(10分)

三看节目的质量:(30分)

1、内容积极向上,有时代气息,有情趣,有童趣,有朝气;能受到学生欢迎。(5分)

2、表演形式新颖有创意、力求多样化;编排具有合理性、连贯性、完整性。(10分)

3、穿着大方得体,精神面貌好;服装整洁,仪态大方。(5分)

4、有艺术欣赏价值,音乐表现生动演奏连贯流畅,舞蹈动作吻合音乐旋律,符有节奏感。艺术感染力强;朗诵熟练,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声情并茂。(10分)

文艺活动内容 第8篇

【关键词】旅游展演艺术;研究现状;艺术人类学

【作 者】魏美仙,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昆明,650101

Research on the Art of Tourism Performance

Wei Meixian

Abstract:Bor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the art of tourism performance is the token of cultural transition in every type of local cultural tourism. Now academe mainly explains it with the view of the Tourism Anthropology and Ethnic Culture. Whether the art of tourism performance is viewed a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radition of the invention,or is expressed in ideology and local self-identity,authenticity and mutual negotiation couldn’t show the difference from other cultural phenomena and the specific association with the local cultural life. It’s no doubt that the mental method of Behavior Study and double unscrambling of Art or Culture on Back to Life of Art Anthropology has provided study view with great explanation for the Art of Tourism Performance.

Key words:Art of tourism performance;Actuality of study;Art Anthropology

在各种地方性旅游中,旅游展演艺术被作为旅游地文化展演的主要类别而呈现,主要行使“文化”展示而不是“艺术”表演的功能,因此,很多研究常常不分彼此地统称为文化展演。旅游文化展演是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一种新生的文化现象,学界对其关注主要在两个视阈中――以民族文化为焦点的文化变迁视野和立足于两种文化关系的旅游人类学视野,前者以文化传统和创新关系为主要论题,后者在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关系视角中展开研究,论题和取向多样化。

在民族文化变迁视野中,在切入角度、关注点、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呈现中学者对文化展演进行了或集中或分散、或明确或暗含的讨论,主要呈现为两种类型。

一是文化作为实体的传统文化取向。此类研究以全球背景下传统文化变迁为语境,集中关注展演文化的传统性。对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发展”等问题进行不同向度的探讨,以“传统”作为基本支点关注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或“原汁原味”地保留“传统”,或对展演中文化成为“伪文化”、“伪民俗”的警惕与批判,或“合理”开发利用,或“创造性”地发展等等,都是以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作为现代文化的代表,以旅游冲击下的民族“传统文化”为审视中心的解读方式,是对“传统”“能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个焦点的不同折射。研究或认为展演中的文化与传统文化相差甚远,不再是“传统”,或认为展演中的文化就是“开发利用”中新价值的创造,文化展演活动就是文化传承保护的有利手段等。此类研究大多是全球化冲击下社会文化转型时期民族文化的实际生存境遇激发起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大多是对民族平等团结、文化多样、民族发展等现实需要的回应,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相似的现实生存状况进行重复性描述,理论阐释的深度还有待于开掘。其中无论对个案描述还是理论阐释,大多并未把艺术展演作为专门的考察对象,只是在研究视角和阐述的脉络中隐约包含着对民族文化成为一种表演性存在的关注。

另一种是文化建构取向。此类研究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矛盾中对民族文化展演在二者互动中的建构进行阐释,超越了第一种对文化事象静态罗列的表述方式,从文化主体的角度出发理解文化展演对地方人群的意义,对文化展演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以文化事象为主的传统、保护、传承等话题,而转向民族文化传统“复兴”、“重构”,在传统复兴与重构现象中,文化艺术展演的生成性成为主要关注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延伸性探讨,对传统“复兴”与特定时期族群身份认同、文化保护传承、文化再生产等一系列文化发展中不同侧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关注市场、政治权力、民间文化等多种力量的互动,使“开发”与“产业化”成为民族文化发展中最具吸引力的话语。

旅游展演生存于旅游场域,旅游人类学在其对旅游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探讨中对文化商品化、文化商品的真实性、文化商品的族群认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如格雷本使用“第四世界”的概念描述传统地方性社会,讨论了旅游影响下民族地区艺术品的变化,文化的经济化以及当地艺术传统的复兴问题。①国内研究集中于国外理论的引介和运用相关理论对国内旅游文化表演进行个案研究。旅游人类学对文化艺术展演的研究,主要在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文化展演的“真实性”问题。对旅游地文化艺术展演的真实性探讨从客源地大众与旅游地人群的关系视角出发,关涉到本地文化在展演中的真实再现和游客他者的感受两方面,内含了文化展演与地方“传统”的关系,集中体现在“舞台真实”概念的提出。②对旅游展演“真实性”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学者在游客与旅游地关系互动中对“真实”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区分,指出“真实”的感受不仅与旅游地文化的再现和游客的建构有关,而且游客也非同质化的,不同的个体对旅游展演“真实”的感受和理解有差异。对此问题探讨的成果主要以论文形式表述,同时,在彭兆荣的《旅游人类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刘晖的《旅游民族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和张晓萍主编的《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三本著作中相对集中地对文化展演的真实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二是文化展演中的地方性认同。学者大多认为旅游中的文化展演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经济目的而被作为地方性文化的表述方式,交织着地方人群的文化认同。“东道主通过文化表演的形式,表达了其对于民族国家的观念以及地方关于自我认同的理解。”“当个人去思考表演中暗含着的、为国家所强调的文化多样性的时候,就会体现出对认同和民族主义的多种建构。”③弗里德曼在谈到日本阿依努人的文化运动时,认为认同策略不是简单的文化差异呈现而是全球位置的问题,旅游业的生产和展示已经变成了阿依努人认同的有意识重构中的核心过程,其整个旅游节目是文化认同的更大构成过程借助商品形式的一种展示。④玛格丽特・萨克西安围绕着马来西亚旅游业的发展,对由国家主办的旅游文化表演中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问题进行了研究。⑤本迪克丝的《旅游和文化表演――发明传统为了谁?》以瑞士旅游胜地的个案为例说明传统发明与展演为当地人身份认同提供了手段。苏珊・露丝也以菲律宾个案为例说明村寨旅游展演对强化民族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⑥相对来说,国内对旅游展演中文化认同的研究无论是个案还是理论阐释都显得较为薄弱。

三是文化展演的意识形态性。旅游文化展演是不同文化相遇时的文化呈现,其中充满了不同文化权力关系的互动,与文化认同密切相连的是其意识形态性。霍尔等西方研究者认为,在西方都市博物馆和展览会上的土著文化展示中,展示的分类就是一种文化殖民的体现,⑦民族志博物馆的功效之一就是将“高级”艺术形式和“低级”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永久化。⑧金光亿认为,不同形式的生产和消费的民族艺术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艺术特征也是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反映。⑨学者通过个案研究呈现了后殖民国家的旅游展演呈现出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组织者参与其中是对国家多元文化的工作,旅游景点超越了地方空间而成为国家的战场,意义被争论,认同被协商。⑩在国内,文化展演的意识形态性得到了学者不同程度的关注。他们认为,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展演某种意义上是主流文化霸权的一种体现。史丹利、萧竞聪在《再现中国文化――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述评》中认为深圳民俗文化村的旅游表现了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11]刘晓春认为少数民族的展演是一种权力关系不平等中的被动被看,具有内部殖民色彩,民俗旅游服务于民族――国家现代化诉求,是现代性话语对民间、边缘文化的政治暴力的一种表述。[12]在“被看”的命运中,强势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适合主流世界的修改,从而使本地原有文化遭到破坏和异化。

四是文化展演的互动协商性。以文化建构论为出发点,很多学者把旅游场域各种关系互动作为旅游展演生成和存在的关系网络,关注其互动协商中的建构。旅游文化表演作为一种交流行为,参与其中的游客和本地人之间进行着积极的互动协商,在协商中本地人的自我、认同、身份等得以建构。[13]其中有政府力量、民间组织团体、学者、旅游机构、当地人等各种主体力量的参与互动。社会学家科恩对东南亚各国发展“民族旅游”的两难和此过程中少数族群、旅游机构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协商互动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探索,[14]周星通过对贵州黔东南的民族风情村寨旅游个案研究对旅游中民族文化展示作为文化再生产、文化商品化、民族认同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关注了建构中主客双方的互动。[15]马炜从多种文化互动视角阐述村寨文化展演的建构,揭示文化展演生成和地方文化之间的某种紧张关系。[16]

对旅游展演在文化互动中建构进行阐述时,学者关注到了产业化和文化再生产,如对旅游产品和商品的开发模式、措施手段等问题的研究。李蕾蕾等人以个案为基础考察了文化表演的产业化运作模式;[17]宗晓莲对旅游中文化变迁作为再生产的研究;[18]方李莉以个案资料分析了西部民族文化当代构成与生产状况,指出西部民族艺术通过“文化”“重构文化”的再生产图景,其中具体阐述了以地方性文化为再生产的原料,以国家、市场、学界、民间的各种“力”为动力的生产过程,并分析了各种“力”作用的具体方式。[19]以此为基点,学者对旅游展演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格雷本对艺术品涵化的研究涉及到了旅游展演中艺术品的发展变迁即艺术品涵化的生产过程与传统生产不同,他指出,加拿大的印第安人,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肯尼亚的康巴人,都在旅游市场中进行着不同于传统的工艺品生产。同时,他还对艺术品生产的特点、功能、前景等进行了论述。[20]戴琦就旅游对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艺术和工艺品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旅游不仅未对旅游地艺术和工艺品制造产生破坏,反而促进了古老的传统得以复兴。[21]李蕾蕾等人在对旅游表演的生产机制进行个案考察的基础上,指出旅游演艺是商业和艺术的混合,对艺术性表演与旅游演艺作了十九项差异划分,其中旅游艺术展演体现了几个明显的特征:表演内容的“混杂的文化主题、将文化碎片拼贴”,演员的“不强调核心演员,关注集体表演的场面效果”,“室外半室外场地”,道具的“人工制作与自然实物”,观众座位的开放、不设座位并多与景区融合,观众参与体验多以视觉和感官的身体体验为主而不是精神和意识体验。[22]徐赣丽以个案考察了旅游歌舞表演的建构手法和原则,认为表演歌舞不属于一种文化复制,而是主要按市场规则和商业化原则进行的文化再生产,其中很多传统文化要素发生了功能性转变,[23]同时她对表演的内涵、形式特征、影响等作了初步论述。[24]

以上立足于研究主旨与取向从问题探寻的不同视角和维度对旅游文化展演研究现状进行简略梳理,从中可以发现,对旅游展演的研究不论是民族文化还是旅游人类学视野都是聚焦于当代全球文化背景下地方性文化的变迁及其中各种复杂互动关系的分析,国外已进行了个案考察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形成了对旅游展演文化的不同理论关注点。国内旅游业发展较晚,旅游文化展演存现时间较短,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作为民族文化变迁的描述和对国外相关理论的介绍并初步运用于解释国内旅游文化展演实践。在目前研究基础上,对旅游文化展演的研究还有待于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拓展。

首先是个案研究中人类学整体观的落实。人类学的文化研究奠基于文化整体观的基础上,艺术是一种文化,其实践、功能、结构、意义都与其所处的文化密不可分,应该作为文化的整合部分被研究。旅游文化展演的生成和存在与地方性文化密切相联,只有践行人类学研究的文化整体观,回到地方性文化生活中才能理解它。当代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及其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开放度,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旅游文化展演连接着大众消费和地方性文化,是两种文化边界中的关系性生成和存在,在此背景下,文化研究的整体观不仅是地方性文化生活的整体,而且是包含了卷入其中的当代各种权力关系的整体。人类学的个案研究是文化书写的基础,在旅游文化展演研究中,虽然有学者对广西南宁民歌节的研究这样突出的个案研究成果,在旅游人类学理论的引入及其运用于个案研究方面学者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对旅游展演的研究大多仍停留在个案的浅层描述上,很多研究虽然关注个案,或称为个案研究,但仍限于对地方特色“材料”的运用以表述自己的主题,在理论和田野之间进行着一种倒转性研究,即个案不是研究的基础和事实,而成为论述或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未把展演放在地方具体人群生活中,只是把它分割为研究所需的文化事象,从而影响了对各种地方性文化展演差异的整体性把握及其不同运作逻辑的揭示。因此,对旅游文化展演的研究需要整体观中的个案研究,在扎实的个案支撑中构建相应的理论阐释,整体观的贯通与落实成为实实在在地面向现实生活、回到具体人群鲜活生活流的研究。

其次要明确具体研究对象。在当代民族文化研究中,明确地以旅游地文化艺术展演作为研究对象的不多,大多被包含在林林总总、大而化之的“民族文化”研究中,成为其中的一个层面或要素,而在对旅游文化展演的专门研究中,不论是集中论述还是略有涉及,又大多集中在共同的文化展演上,很少对其中的展演主体部分――艺术展演――单独进行考察,展演艺术总是被作为文化展演的局部进行研究。部分展演研究对艺术展演的关注已成呼之欲出之势,但总是被放置于笼而统之的文化展演中,而对问题探讨的实际向度又内在地以艺术为对象和参照,艺术展演成为文化展演研究中一根始终不断的暗藏主线,却总是掩盖在“文化”中。在人类学语境中,不论是文化还是艺术展演都包含了两个层面内容并呈现两种生存形态――文本以及文本展演,必须对文本符号与其实践方式即作为“文本”的艺术与作为行为“过程”的艺术双重解读,方能揭示展演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实践的意义。

艺术展演作为明确研究对象的缺乏或含糊源自对艺术本体自身与一般文化符号不同特性的忽略,这种忽略又决定于研究者理论视野的局限,没有把研究对象作为“艺术”来对待,艺术生存的两个层面上的统一性完整性被人为地割离开来,对作为“文化”实践过程的展演艺术的关注遮蔽了对作为“文本”的艺术的关注,如对工艺品的研究没有充分注意到其自身所具有的符号特性。而很多对旅游开发中民族艺术的研究又专注于艺术本体,完全忽略了它是一种文化实践。单纯作为艺术的文本式的研究和作为文化的行为过程的研究都在艺术本体和文化解读之间顾此失彼。解决上述问题除了研究者应该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储备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在于理论视野的转换,注重对艺术展演的“文化”功能及其“艺术”特性的完整性阐述,如此,倡导“回到生活”和“行为研究”以及“艺术”“文化”双重解读的艺术人类学无疑为旅游展演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学科视野。[25]

最后还要关注展演艺术的建构生成性。在地方性旅游文化中催生的展演艺术,是在旅游场域中建构生成的,其中充满了各种力量的复杂互动,正是这种互动性决定了其建构过程的地方性运作,也生成了展演艺术自身的特性。做为一种特殊场域生成的文化,对艺术展演的相关特性的把握不在于其已然存在的结果中,对其探寻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其生成过程,这样才能对其建构与发展变迁作出符合事实和逻辑的阐述,学界目前对旅游展演进行的身份认同、意识形态化、保护传承、文化互动生产、文化产业等诸多问题的探讨都必须放在该文化自身生成的文化和实践逻辑中。目前研究中的“过程、再生产、建构、表演理论、当代构成、阐释、变迁”等关键词的提出表明学者已注意到了旅游展演艺术作为一个文化过程的动态研究,但总体上仍以展演艺术作为既定的文化事实存在为研究起点展开对其特点、功能、意义等探究,研究者往往从客位观点出发对已然呈现的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所作的描述大都建立在对对象静止考察的基础上,只把它看成固定的文本,忽略了展演艺术是一个行为实践过程,所作阐述与旅游艺术展演自身生存实际有着相当的疏离,从而导致理论判断的片面或是武断。

在艺术人类学视野中,对展演艺术生成逻辑的考察就是把其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从具体层面看,展演一方面指“艺术的行为(Artistic action)”一方面指艺术的情景(Artistic situation)。[26]在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要素就是展演艺术的主体,它关联着艺术行为和艺术情景。旅游展演与地方人群生活密切相关,是地方社区“现实的”、“活”的文化,对艺术展演主体及其生活的关注成为解读的一个重要视角,事实上,旅游人类学关注游客对文化展演的感受和理解,在文化变迁中对当地人与表演的关系进行研究,都涉及到了“过程”研究。但总体上学者对展演生成过程关注不多,更多的研究是把文化展演当成静态的客体性存在,而不是作为文化主体的文化实践活动过程,因此,它与地方人群的关系也未得到充分阐述,使展演对具体人群的有关价值、意义、感受等全都消失了,只停留在见物不见人的描述上。有学者认为,乡民艺术在当代逐渐从民族国家意识导引下的抽象化、符号化、工具化的政治价值开掘中走向乡民生活语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彰显被遮蔽的乡民自身主体意识。[27]主体意识是理解文化艺术实践活动的关键,对艺术展演与地方性文化生活的关系思考无疑成为人类学回到“主位”视角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对展演艺术生存的生活语境的关注就是以地方人群及其生活作为理解的基础,把展演艺术当作生活过程放入地方人群生活流中去描述,在与地方文化互动生成的关系阐述中揭示当下地方性文化运作逻辑,得出趋近对象的解释。

有学者认为,现代旅游中越来越多地包含着对“艺术品”的审美需求,甚至“艺术之旅”已成为现代旅游中的一种类型。[28]民族旅游中对异文化的向往“实质上是立足于旅游者对自身的文化背景对‘异文化’的审美意象。”[29]而审美意象最典型而集中地体现在艺术产品中,很多旅游地的文化展演主要以艺术展演为中心,“在许多少数民族社区中,人们用具象化的形式,着意恢复和重新创造富有特点的民族文化,阐释文化遗产,并进而以此作为谋求更重要社会地位的象征性手段,艺术正在作为表达政治意愿、展现族群性的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族群更娴熟地加以运用。”[30]因此,在民族文化学和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展演艺术的研究转换到艺术人类学的视野,把它当作一个实践过程,关注它在地方文化中的运作逻辑,既是人类学研究整体观的践行,也能兼顾到它不同于一般文化的“艺术”特性,从而做出切合其生存实际的解释。